从蚂蚁链的发布来看区块链可能的走向

蚂蚁链的发布,可能是阿里对社会各方面的布局的集大成的体现。在联盟链的属性下,它从万物上链作为突破口,想法是利用阿里的强大的用户资源,来构建一个以阿里商业为中心至社会的全面的生产关系的描写。由于联盟链的限制,导致蚂蚁链最初是国内万物上链的底层构建。这是很宏大的想法但目前看,万物上链还是属于区块链发展后期事件。蚂蚁的想法可能是今后把出租车,租房等商业,滴滴,美团等企业全部通过区块链重构成自己的,以支付宝为中心,将蚂蚁链作手,遍布各行各业并连成整体。成为线下互联网之王。这是一种区块链发展的方向。

第二方向是libra主导的社交化的跨国转账,用户广,用户细度比蚂蚁高,全球范围比蚂蚁大。但只涉及链上。曾经libra想通过整合各种法币来给自己的数字货币供血,发展自己的社区和金融,想一家独大,但被美国政府否了,目前的libra只能从给美元递镰刀的方向入手。

第三方向是公链,从比特币土壤中自然生长,自我发展。理论上能把第一,第二方向全部囊括,但目前的阶段还是着力构建在货币和金融方面。和以上公司对比,目前公链多,但质量层次不齐。用户虽在增加,但比不上大公司的众多的用户。可公链先天禀赋强,最初的建设理念就是全球交易和协作。应用场景大,所跨区域比联盟链大。目前公链还是着重金融复杂度的defi,同时部署预言机,其也属于上链的范畴。

今后的可能是三个方向共存,相互推动,如果一个公链能做到用户众多,机动性强(tps高),金融复杂度高(defi),预言机良好发展。那么可以在大环境中从外部直接链接蚂蚁链和libra等模式,把它们的体系无缝移植过来,扩充公链的全球化和细微化程度。将联盟链纳入麾下。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贴一个我自己在知乎的回答。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可以它构建一个无需信任的去中心化系统。我们在分析区块链的各种行业应用之前,必须先想明白一个问题,这个系统它安全的前提是什么。

如果共识机制设计上没有问题,区块链系统可以保证单一的区块链节点无法篡改历史。就联盟链而言,当区块链节点的运行各方地位平等,甚至有竞争关系时,节点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保证了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

而蚂蚁集团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巨头,它主导推出的蚂蚁链无可避免要向大家回答一个问题:蚂蚁集团在蚂蚁链中有多大的影响力,谁来制约蚂蚁集团及其旗下公司对蚂蚁链运行中的投票权?

所有的区块链系统,保证不可篡改等特性的前提是:尝试篡改的人,无法在系统的共识协议中获得“多数”的“投票权”。 根据共识机制不同,多数一般指 50%,也可能是 33%。投票权可以是公有链中的算力、股权,也可以是联盟链中的节点。

而投票权在谁手里,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如果传统企业 A 在互联网企业 B 的云平台上部署了一个联盟链节点,那么这个节点投票权会在谁手里呢?

A. 企业 A 的管理层

B. 企业 A 的运维

C. 企业 B 的管理层

D. 企业 B 的运维

E. 故意留后门的代码开发者

原则上讲,应该只有选项 A 有投票权。换言之,尝试破坏区块链安全性的人,除非买通企业 A 的管理层,否则不可能和 A 串通。

避免选项 E 获得投票权的方案之一是开源。开源可以使更多的开发者来审查代码,从而避免系统开发方作恶。为了长远的发展和影响力,蚂蚁链最终可能也会选择开源。

另一个方案是私有化部署,它可以直接解决掉选项 C 到 E 的问题。将联盟链系统节点部署在企业 A 的机房里,并由企业 A 自己的技术人员负责运维。

至于解决选项 B 的问题,只能靠企业的管理能力了。因为这可不是银行卡密码,管理层拿着 U 盾就可以,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所以,在回答好“谁来制约蚂蚁集团在蚂蚁链运行中的投票权”这个问题之前,蚂蚁链只是一个联盟链系统解决方案。如果蚂蚁集团一方面控制着蚂蚁链共识协议中的投票权,另一方面又把它做成一个承载一切的区块链平台,那这个平台真的是一个披着区块链外衣的中心化的“阿里云”。

2 Likes

有啥 走向的,没走向。。。能用而已代表不了什么

好专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