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大数瑞分布式账本系统”的测试参数?处于什么水平?
与“Conflux的 12,000 个全节点、在每个节点的网络带宽限制为 20Mbps 的情况下,Conflux 系统实现了高达 9.6Mbps 的共识吞吐量;将真实的以太坊历史交易混合一定比例的随机支付交易(为了降低以太坊历史交易关联性的影响)作为负载,Conflux 系统实测的交易处理吞吐量达到了 3,480 笔/秒,且交易确认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这两个参数有可对比性吗?
如何看待“北大数瑞分布式账本系统”的测试参数?处于什么水平?
与“Conflux的 12,000 个全节点、在每个节点的网络带宽限制为 20Mbps 的情况下,Conflux 系统实现了高达 9.6Mbps 的共识吞吐量;将真实的以太坊历史交易混合一定比例的随机支付交易(为了降低以太坊历史交易关联性的影响)作为负载,Conflux 系统实测的交易处理吞吐量达到了 3,480 笔/秒,且交易确认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这两个参数有可对比性吗?
能有这么神?吞吐率线性增加。。
16万TPS,这么牛批吗?
是不是也是联盟链的玩法呢?
这是传统的分布式运算呗,也就是个联盟链… 没什么意思。
不是一个赛道的。
能有这么神?吞吐率线性增加。。
这不算啥,之前参与的一个项目MAC多原链,TPS 1500万, 而且还经过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的检测,在主网上线发布会上,当场发布检测结果。
至于,在多少个节点上测试的,不明~~
才100节点,随着节点增加,吞吐率还线性上升,都不需要共识验证的机制吧。和公链没啥好比的。
不能光看吞吐量,安全性也很重要吧
结论,这是一个披着区块链外衣的分布式数据库而已。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区块链技术最不可替代的性质是什么?是不可篡改性吗?我建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有100个节点,每个节点由不同人维护,数据库做好权限管理和日志记录。询问的时候,把100个节点都问一遍,取多数意见,这是不是也可以实现不可篡改性?如果有人说,100个节点多数是坏人时,不就能篡改了?问题是,区块链在多数是坏人时,不也能篡改?
所谓北大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就是一个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区块链特征(如用哈希值把历史数据串起来)和分布式系统的常用优化(如 Sharding),做出来了一个看似是区块链,实则安全性等价于集体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产品。 至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性能基准,请参见天猫双十一。
那么,区块链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是 Adaptive Adversary 模型下的不可篡改性。 Adaptive Adversary 模型是一个多方安全计算里面的概念。它的通俗解释是,假如有一个幕后黑手,可以任意地策反(让好人变成坏人)、停止策反(让坏人变成好人)网络中的节点。但任何时刻同时的坏人总数低于 1/2 或 1/3. 网络在这样一个幕后黑手之下,还能保证安全。
在 Adaptive Adversary 模型下,上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方案不再成立,因为每个节点都可以在某一段时间被策反。
Conflux 和绝大多数没有 Sharding 的公链,都可以实现 Adaptive Adversary 模型下的安全性。这类区块链的 TPS 都受制于网络下载交易的速率,你在 20Mbps 的网络中,只能跑出 5000 TPS 量级的水平。如果网络带宽更高,很容易跑出更好的结果,Conflux 也一样。
这个北大的系统,和所有 Sharding 方案,都不能实现 Adaptive Adversary 模型下的安全性。它们的安全性等价于一个普通的集体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类系统很容易跑出几万几十万的 TPS。而且他们的 TPS 可以线性扩展。
所以,从安全模型上,这种 TPS 与 Conflux 的 TPS 没有可比性。
哪怕不考虑安全模型,还是从业务逻辑的互操作性上讲,也没有可比性。就好像拿全中国的市内公交运力综合,与高铁系统运力对比。前者是为所有封闭交通系统提供的服务总和,而后者是跨区域的服务能力。
Conflux 不做,不代表没有能力做。在 Conflux 的联盟链版本上,加上一个能跨链的二层网络,改造成没有 Adaptive Adversary 安全性下上十万 TPS 的系统,也就是一百行脚本的事。
大佬
大佬太激动,第二段少写了一个“不”字
多谢指出,居然有这么关键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