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机制真的浪费能源吗?
说POW机制浪费电的观点基础是当年某位区块链方面的大牛提出的观点,并得到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的拥护,但是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这个观点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
POW浪费能源的观点一般基于两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观点一,POW需要挖矿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占用了大量能源消耗。
现在的POW挖矿基本上是使用专用的机器将电能转换为比特币(或相同机制的其它数字货币),功耗占比较大。根据当年Cointelegraph的一篇文章,仅比特币(和比特币现金)的开采就被列为全球第61大能源消费项目(约占全球能源消耗的0.13%)。这项研究是在2017年加密货币牛市期间发表的。也有理由让我们相信,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上升。由此,推断了POW能源消耗极大,占用了太多的能源。
但是,一切转换都是需要能量的。电力转换成任何一种收益,都可以视作能源转储的一种形式,包括金钱。POW使比特币成为了如今电能转储的媒介,电能换成了数字货币。而数字货币的特性使这种储能能够流动到世界的任何需要的地方,大大增强了电能的流动性。比特币挖矿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能源储存行业,可以使任何地区的电能通过比特币这样的媒介转移到其它任何地方。而我们也知道,恰恰电力能源丰富的地方,以往从电转换为收益的效率较低,浪费很多。但比特币挖矿的竞争,促使矿工涌向可以产生剩余电力的地区,比如中国四川新疆丰富的水电、内蒙的煤电,成本极低,矿场以获得最低的边际成本,就近建立矿场,客观上加速了电能和收益之间的流动性,使之进入全球能源市场进行流通。
而且往长期看,当POW占用了越来越多的电能时,又会促使商业上开辟更多更有效的全球新能源市场。
而比特币挖矿产业链的形成,充分提高的算力,还推动了影响人类的新技术的发展,包括GPU运算能力的提高,人工智能的突破,都与这个产业链的发展有着深度的联系。
2)观点二:比特币长链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诚实节点会浪费区块,从而浪费这些算力的能量。
技术是在发展的。无数的区块链技术在尝试解决区块浪费,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Conflux的ghast树图方案,已经成功实现并应用在公链之上,ghast方案纳入了所有计算的区块,并且大幅度提高了交易的速度,提高了出块的效率。从根本上来说,已经不存在浪费区块从而浪费能源的说法了。而且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样的技术会更加优化完善,从而使区块链技术的能效获得更大的提高。而技术的进步,也将推进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这也是能源转换为社会进步的最好归宿。
所以,单从能量占用比就认为POW机制是资源浪费,是片面而不负责任的。
比特币的最长链原则不能说它因为伴随着大量的孤块而认为是浪费资源,正是因为他的最长链原则保证了系统的绝对的安全性。孤块只是安全性保证的路上伴随的产物而已。
真的很浪费,POW能做的,POS也能做的很好
人性在那,因为人性看不见的更多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