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和正在新兴的基于量子原理的计算机有可能(在将来几年)成为情报领域的“盾”和“矛”吗?

去中心化的比特币和正在新兴的基于量子原理的计算机有可能(在将来几年)成为情报领域的“盾”和“矛”吗?

这个问题涉及比特币、量子计算和情报学三方面的关系。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比特币是一种加密货币,它利用了很多密码学的工具搭建了一个可以去中心化维护的账本。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系统保证了在攻击者没有获得多数话语权(算力)的前提下的安全性,实现了一种不依赖于中心化节点的只追加(Append-Only)数据库。也就是说,写进数据库的内容没有人能改,大家只能在数据库中追加内容。而这种不可改,不是通过管理员或管理委员会实现的。在这个数据库之上,配合签名算法等密码学工具,就实现了一种数字货币。

量子计算也是近些年来非常火热的概念,量子算法的数学模型和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经典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完全不同。有些经典计算机模型中的难解问题在量子算法下非常容易,这意味着有些在经典计算机中安全的密码学算法可能被量子计算机攻破。但注意,这里说的只是有些。在现有的研究中,量子算法可以攻破 RSA 算法和椭圆曲线加密/签名,但无法威胁对称密码学中 AES, SHA2 等算法的安全性。所以,对于区块链工作量证明所使用的 SHA256 算法,量子计算并不会威胁其安全性。因为比特币中每一个地址都是公钥经过 SHA256 计算得来,在正确的使用方法之下,也不受量子计算的影响。量子计算和区块链安全之间的关系更详细的内容,推荐大家读一篇文章《Conflux研究组|区块链 VS 量子计算,这恐怕是任正非也逃不过的真香定律》

文章链接:
Conflux 研究组 | 区块链 VS 量子计算,这恐怕是任正非也逃不过的真香定律

如果把比特币比作“盾”,量子计算比作“矛”,这个“矛”从理论上就很难戳破这个“盾”了。更何况这个“矛”做出来还需要克服相不熟悉的领域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比特币的“盾”只是用于保护自己账本的安全性,确保记录比特币所有权的去中心化账本不会被攻击者轻易的改掉,并没有对外提供一种“盾”的服务。从另一种角度看,比特币上的每一笔资金流转都是公开的,反而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素材。

我们可以比特币的概念向外延伸,去考虑一个更一般的技术:区块链。在区块链中,账本上记录的未必是一种无政府的加密当多的技术难题。

但是这个“矛”和“盾”和情报学有多大关联呢?这就进入到我们货币,它可以是司法存证、可以是金融票据、也可以是物流信息,完全取决于区块链的使用者在什么样的场景里使用它,使用什么样业务逻辑。如果这些信息以不加密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上,或者虽然加密,但你作为业务参与方被授权阅读其中的一些数据,那么这些“一旦写入账本就不可修改”的信息对情报领域有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在一个维度